【財子O專欄】結婚定買樓好?千古難題,這是答案

2019-03-08 9315

如要二選其一,「先買樓後結婚」或「先結婚後買樓」,你的答案是?根據明愛向晴軒一份調查報告,有七成受訪者認為必須「先買樓後結婚」及「不買樓則不結婚」,有近四成表示若五年內未能置業,便會繼續延遲結婚 。無他,中國人傳統觀念,成家就要立室,結婚與買樓是密不可分,但卻成為不少情侶之間的制肘,甚至要擱置結婚計劃,導致關係出現裂口。

問:為了結婚,情侶必然想組織愛巢;同樣談及買樓,自不然想到拉埋天窗,兩者關係牢不可破,可惜,當今社會卻偏偏要為難天下有情人,結婚與買樓,如何兩者兼顧或同步解決呢?

答:首先,不要斟酌字眼,「先買樓後結婚」或「先結婚後買樓」都是主流社會影響大眾的意識形態,不論結婚或買樓,處於當今社會已沒有時間性。綜觀現實社會,「先結婚後買樓」的朋友多的是,不少新婚夫妻,都選擇暫時性租樓或暫住其中一方父母家中,如果夫妻之間有共識,按計劃進行,「先結婚後買樓」絕對可以解決不少感情和財務上的煩惱。但請巴打、絲打注意,婚後財政狀況必須審慎地正視。

結婚,即由單身變成兩個人共同生活,雖然感情上二合為一,物質上卻一分為二,二人的確要重新適應很多生活碎事。衣食住行,樣樣與錢密不可分,由家庭收到第一張帳單開始,挑戰便接踵而來,家庭開支和二人之間的財務分配,果真是一大考驗,若處理不好,分分鐘講錢傷感情。

有關婚後理財,婚前二人就應該溝通好,究竟是財政獨立還是一人管數,對家庭支出與收入,通通構成重要影響。不過,二人生活的儲蓄能力,必然比單身情況下好,對計劃上車有莫大幫助,我建議不妨開一個聯名戶口,每人每月按個人財政狀況,將一定金額存入,一切的家庭開支或儲備,便由聯名戶口負責,當然支持財政獨立派,可定議夫妻各自開支部分,大原則是共同承擔;另外,新婚夫妻也可作家庭計劃,未必關乎生兒育女,如未置業,更應有計劃上車的打算,為物業首期作出準備,長遠而言,更應為退休後的生活及早安排,提議可建立家庭儲備基金,就算將來有甚麼大小疾病、意外,以至其他不幸,也不致於破壞日常生活。

婚後負擔加重,更應注重家庭保障,由於很多人計劃組織小家庭,都會選擇買樓安居,這就更需要為另一半的將來提供保障,一份足夠的人壽保險少不了,萬一其中一方出事,也不致於頓失所靠。舉例說,假設夫妻收入相近,如尚欠按揭貸款二百萬,那麼個人保障額起碼要達一百萬;要是計劃生育,那就更應計算至孩子18歲的教育費。所以,單是保費已佔家庭開支一部分,還有儲蓄、雜費和生活費等,財務分配是婚後一大課題。

總之當決定結婚,就要學懂為婚後「一開二」的生活作好安排,從前的生活模式、消費習慣、理財心態,通通與婚後大不同。新婚後,家庭會產生不少額外支出,例如婚前與父母同住,只需繳付一份家用給父母, 經已伙食全包;婚後如與父母同住還好,但選擇暫時性租樓,大大小小的開支如租金支出、水電煤費用、家居上網費、收費電視月費、外出用膳費、家居日用品等開支,就隨之產生,少數怕長計,所謂「一人數短,二人數長」,開源節流、減少消費娛樂,都需要認真考慮。

 

撰文:財子O 
蒙為亮,又稱阿O,現為全職文字工作者及擔任港台節目《晨光第一線》、《思潮作動》等節目主持。

 

前往591新聞主頁

 

 

 

搶先睇更多熱賣新盤 進入591新盤頻道👇

聲明:591所發佈的資訊若侵犯到第三方的知識產權或其他權利,請電話客服中心2197-4910,會有專人協助處理,若有造成不便之處,敬請見諒。
正在加載中